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
粽包分两鬓,艾束著危冠。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
缱绻春风未散尽,夏日蝉鸣近端午。
知端午 话端午

“端午节就是粽子节,可以吃好吃的粽子。”

“爷爷跟我说,端午节会在家门口挂艾草。”

“端午节还可以佩戴香囊呢!”

“端午节还可以划龙舟,我就看过龙舟比赛。”

“妈妈给我买了五彩绳,我已经戴上了!”
明习俗 识端午
老师给我们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。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,大家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划龙舟、包粽子,不仅如此,端午节还有挂菖蒲、艾叶、戴香囊的习俗,它们不仅可以祈福纳祥,还能驱邪避疫哦!

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了《端午知多少》大调查。大家纷纷化身小画家,用五彩的画笔在洁白的纸张上尽情挥洒。我们认真地把端午节的时间,像“农历五月初五”这样准确的信息记录下来。我们还仔细描绘着丰富多样的习俗,有那在江面上破浪前行的龙舟,有散发着清香的菖蒲与艾叶,还有造型各异的香囊;当然,美味的粽子更是不能错过,粽叶包裹着糯米和馅料,光是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。




完成记录后,我们又摇身一变成为小老师,把这些有趣的端午节小知识讲给其他小朋友听。瞧,小朋友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,全神贯注地听着,脸上满是好奇与期待,仿佛我们正带着他们踏上了一场神秘的端午探险之旅。大家快来瞧瞧我们这场充满乐趣与发现的调查活动吧!










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端午节的绘本故事。当老师翻开《端午节的故事》,那古老而动人的传说仿佛穿越了时空,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;《小粽子,小粽子》则用可爱的画风和有趣的故事,让我们看到了粽子们不一样的世界;《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》里,那一针一线、一桨一橹,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;《五月五过端午》更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热闹非凡、喜气洋洋的节日场景中。我们竖起小耳朵,听得入了迷,仿佛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主角,正亲身经历着端午节的一切。


愉快的听故事环节结束啦,接下来该我们“出场”了,在绘本分享会中我成为一名小小解说员,讲述着绘本中的故事片段,老师说我越来越自信了呢!




创端午 享制作
在了解端午节的习俗之后,我们开动小脑筋,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用绘画和手工的方式表达了对端午的喜爱。
“粽叶披风变变变,糯米肚皮贴贴贴,笑脸弯弯像月亮,彩绳腰带系系紧”伴随着儿歌,我们的粽子宝宝来啦!快看,粽子宝宝在和我们开心的打招呼:“端午安康呀!”







画彩蛋也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。“选个圆圆的蛋,轻轻画圈圈,刷刷刷变颜色,点点点撒星星”,我们就像一群神奇的小画家,在鸡蛋上尽情地创作。不一会儿,原本普普通通的鸡蛋就变成了光彩夺目的彩蛋宝宝,它们在灯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,就像一颗颗会发光的宝石。祝小朋友们画出会“跳舞”的彩蛋,端午节吃粽子香喷喷,画彩蛋笑哈哈!






生活是教育的源泉,节日是教育的契机,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财富,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,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。孩子们在亲身体验、动手操作发的过程中,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,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,激发了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。这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,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幼苗,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这颗幼苗一定会茁壮成长,成为一棵参天大树。
通讯员:丁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