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看见孩子摔玩具时的挫败,就懂得教育要先‘接住情绪’。”2025年6月9日,铜山区单集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“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发展”教研活动,聚焦“生活渗透与家园协同”,教师们以案例为镜,共探情感教育密码。

一、从“看见”到“理解”:解码情感成长细节
一段“从拒人到主动陪伴”的对比案例拉开研讨序幕——小班朵朵从抱着玩偶躲角落,到能轻拍同伴说“我陪你”,细节变化折射情感能力的萌芽。“情感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,而是蹲下来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小宇宙。”比如孩子摔玩具时的挫败、躲角落时的不安,才能让教育像阳光雨露般自然浸润心灵。”一番话点明研讨核心:幼儿情感发展的起点,从来都是“理解先行”的温柔看见。
二、生活即课堂:把情感教育藏进日常
各年级组亮出“实战锦囊”:小班的“情绪小书包”让孩子画下“想妈妈的心情”,配合“抱抱角”让小班幼儿缓解入园焦虑;中班将规则融入“合作拼图”,当“找颜色”的分工代替说教,减少同伴冲突;大班“值日生手账”记录“帮同伴撑伞”“整理图书”等瞬间,让责任感从任务内化为自觉。
三、家园同频:让“情感支持”双向流动
针对“家长重知识轻情感”的困惑,老师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与策略:每周“家庭情感小任务”(如绘制“情绪温度计”)、家长体验日角色扮演,让父母感受孩子的社交困境。“当家长发现孩子主动安慰同伴的温暖,便读懂了情感教育的价值。”此外,针对内向幼儿设计的“渐进式社交图谱”——从玩偶引导到“同伴小助手”结对,让害怕交往的孩子逐步敞开心扉。

最好的教育,是让孩子在被接纳的土壤里长出爱。这场浸润着孩子笑声与教师思考的研讨,让“看见情绪背后的需要、理解行为深处的渴望、陪伴成长每一步的忐忑与勇敢”,悄然刻进每位教师的教育日常——原来最动人的教育共识,从来不是生硬的理念,而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时,眼里倒映的那片充满安全感的星空。